金陵晚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
张甜甜通讯员王科李函育
1月25日上午8点,位于玄武区的进香河集贸市场(以下简称“集贸市场”),迎来了一天中客流量的高峰时刻。
集贸市场内,每个摊位上都堆得满满当当:紫色的茄子、黄褐相间的冬笋、红彤彤的辣椒、黑得油亮的荸荠……令人目不暇接,还有被捞上秤盘的鱼扑腾着,溅起一串串水珠。
“老板,这四季豆怎么卖啊?”“鱼现在多少钱一斤?”“鸡蛋多少钱一斤?”人潮中,连珏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,向摊主了解价格。距离除夕还有两天,集贸市场内挤满了前来置办年货的市民。“受节日影响,这两天菜价也向上浮动了一些,但因为今年雨雪天气比较少,涨幅并没有往年大。”连珏打开手机里的“统计云”App,一一输入对应的数据,并补充价格上涨的原因。
连珏是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的一名采价员。“逢5逢10”的采价日,包括她在内的采价员们需要深入商超、菜场等实地采集价格,获取第一手数据。每月在固定时间、到固定采价点进行采价,以保证数据的同质可比。“定时、定点、定人”的原则,意味着采价员即便遇到逢年过节,放假也不能“放价”。
春江水暖鸭先知,年货焕新“价”先知。8年风雨无阻的采价工作,“购物车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里的年货发生了啥变化,连珏感受最深。
“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,除了好吃这个‘硬条件’,大家买年货也更舍得为‘吃好’花钱了。”常年围着集贸市场转,如今,连珏已经成了这里的“活地图”,说话间,她带着记者走到一处售卖有机蔬菜的摊位前,只见老板正在帮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打包商品,一旁的扩音器里不停地传来支付软件收款到账的声音。“现在买菜的顾客比过去更看重食材品质,我在进货时也常常货比三家。”老板老吴说,“有机菜成本会高一些,但销量也会更好。”
“过年期间,别人生意做一天,他们开张半天就能卖完收工了。”接过打包好的鲜嫩韭黄,一位大爷接过话茬,“过年更要吃点好的,更何况现在日子越来越好。”
年货质量提升,品类也在扩大。
山东的炒货、云南的怪味鸡、辽宁的草莓、内蒙古的牛羊肉、泰国的金枕榴莲、智利的车厘子……市民们提着大包小包来回穿梭。连珏说,现在,集贸市场内走一走便能将天南海北的年货“收入囊中”。
时代变迁,过年的形式一直与时俱进,但置办年货是过年最重要的仪式感之一。人到家,年货也就跟着到了家。每年变化的是年货种类,而始终不变的,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。
“这猪肉早上刚到的,要不要称点儿?”“来5斤,正好剁馅儿包饺子”“再来5毛钱小葱香菜!”……跟着连珏走上一圈,耳畔不时传来商贩的招呼声、顾客的回应声。
“CPI里有烟火气,也有年味儿。”采价工作结束,核对了一遍后,连珏将数据统一上传至后台股票配资最好的公司,走出集贸市场。她从人群中“挤”出的“缝隙”,很快又被前来采办年货的人们“填满”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配资_配资114查询公司_配资114提供专业可靠的查询平台观点